概视频>人物>康驹祥 --- 葫芦镶嵌,宫廷葫芦在民间的延续

康驹祥,又称“葫芦康”,被誉为“葫芦镶嵌工艺第一人”,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

往前捯100多年,北京有个老字号,名曰“葫芦康”。想当年,“葫芦康”家的葫芦镶嵌工艺那可是御用的。一个多世纪后,葫芦作为水瓢早已退出江湖;作为摆件,时尚人家的玻璃柜中也难觅踪影。不过,这种祖传的技艺依旧顽强地坚持下来,“葫芦康”的手艺不但传到当今,而且还是嫡传单传。康驹祥是第四代传人——8个兄弟姐妹中,父亲独独选中了他继承衣钵,如今孙子只有十几岁,已经成了老康最满意的徒弟。

“纯手工,没有一件作品是一样的。这些装饰品要连镶带嵌地卧进去,里面有钩要钩住了,跟戒指一样,爪要抓住,就是葫芦掉地下摔碎了,镶嵌的东西也不能掉——这是百年传承的技艺。”
---康驹祥

康驹祥有个独门绝技——翡翠葫芦,“怎么做,不能告诉您,我做的时候,都是关起门来,不让老伴儿看到,我弟弟要学,我都不教。”“翡翠葫芦干嘛用呀?”“盘着玩儿呀。你们盘的葫芦都是白的,我这个是绿的——所以,我牛。”
老康有两个葫芦养殖基地,能做翡翠葫芦的葫芦每年不过20来个,“早摘不行,晚摘也不行,就那10天摘,做出来的翡翠葫芦才能沁绿沁绿的。可葫芦毕竟是百姓的玩物,不能贵,我这里的物件大多都是百八十元钱。”

葫芦,谐音“福禄”。葫芦在传统社会里不仅具有较高的食用、药用及经济价值,并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在古人看来,葫芦嘴小肚大,可以很好地吸收居室内的上佳气场,而对于不好的气场也能进行有效的抑阻,从而营造一个宜居的环境。因此,为了化煞避邪,古时候的豪门望族多在家中供养几枚天然葫芦,置于中堂之上。

在康驹祥位于三间房社区的工作坊里,架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葫芦,让人眼花缭乱。葫芦上镶嵌着各种装饰品,使得原本平实的葫芦变得“珠光宝气”。有的葫芦里还装着葫芦籽,一摇哗啦哗啦响。康驹祥说这叫多子多福。葫芦除了作为装饰品外,还有一层民俗文化附着在上面。这也正是葫芦镶嵌至今依旧被讲究老传统的人士喜欢的原因。
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