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视频>人物>梁卫平:回归梵音生活

他用“梵音”来形容自己的绘画,梵音是佛教用词,它有清净、平和和深远的特质,这是他离开音乐圈之后的生活状态,但是用一种声音来形容绘画的风格还是让人有些好奇,难道他是在以音入画?

二十年音乐,十年绘画,他总结道:视觉和听觉是分不开的。
他喜欢爵士乐,爵士乐在有一个基本结构之后,中间可以有即兴和偶发的表达,这个过程是一个实验和探索的经历,当来到画布前,并不规定自己一定要画什么,而是在意外的节奏中唤醒感官的清醒,瞬间的共鸣中获取灵感,随手而画。所以语言文字、绘画、音乐、电影等等都是一样的,大家都会在通感过程中相互借鉴和吸收。比如在崔健的团队中,他开始是负责和舞台相关的,其中有一首歌叫《一块红布》这个舞台在做的的时候就很像一个装置作品,木质结构搭出工地的效果,巨型的红布从上垂下来作为视觉引导,画面给声音增强了力量感。

所以很多人在评论他的绘画时会说,他的绘画具有音乐性,音乐有它的和声结构,其实就和色彩的结构一样,艺术之间是通感,不是割裂开来的,比如宫廷的古典油画搭配上交响乐就非常和谐。视觉和听觉的吻合是因为这两种感官原本就是一体,欣赏梁卫平的绘画你能感觉到色彩的流动,音符的震颤,音乐节奏的起伏,时而空灵缥缈,时而浓郁沉重,激昂有力。

我对于他重回绘画的理解像是一个音乐者的归隐,不用再去想一场演唱会或者一场活动,不用和众多人打交道,生命进入一个做减法的过程。包括他的绘画的色彩也是简约舒朗,没有过多的修饰。

他的画面是灵动变化着的,像音乐一样在流淌,所以这不是纯抽象的概念,很多时候是发自内心的想象去结构色彩,再不断表达形成连贯性,它就逐渐有了个人的指向性,或者说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态度。

我问他回归绘画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,他说能把自己听觉的东西用视觉呈现,能够发掘自己一点点的内心就很快乐。所以他不用符号的图案去重复绘画,每天给生活带来一种未知,不知道明天是否会发现新的视觉图式,给自己每天增加了很多课题,在对绘画的探索中完成内心的修行。


写评论...